题:佛教文化交流如何促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专访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孝容
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人文相通,佛教文化是交流的重要纽带。佛教文化如何影响东盟,在中国特别是重庆有何影响?促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佛教文化发挥何种作用?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孝容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佛教文化在东盟国家居何种地位?
杨孝容:佛教在东盟十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不容忽视。比如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四国皆以佛教为国教,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总部即设在泰国曼谷。越南、新加坡第一大宗教为佛教。从重庆汉藏教理院走出的演培法师,曾在新加坡传扬并践行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
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佛教也都有相当影响。其中,马来西亚、菲律宾曾有太虚大师的学生弘传人间佛教。历史上,印度尼西亚也留下了“世界最大的佛寺”婆罗浮屠大佛寺。
(资料图)印尼婆罗浮屠佛塔 中新社记者 刘可耕 摄
中国亦深受佛教文化影响,2018年4月发布的《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显示,截至当时,中国共有约3.35万座佛教寺院、22.2万名佛教教职人员,佛教信徒众多。
佛教在东汉时期即已传入重庆。在重庆,大足石刻是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梁平双桂堂被尊为西南禅宗祖庭,此两者亦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尚有重庆缙云寺、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等多处涉佛教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中新社记者:重庆与东盟国家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如何?
杨孝容:佛教文化素来注重民间交流,国际友好交流更是中国当代人间佛教提倡的三大优良传统之一。重庆佛教界与东盟地区佛教界素来联系紧密,并因之影响到其他方面的交流。
明末清初,破山海明禅师在重庆双桂堂开创双桂禅派,因其对西南禅法的深远影响,双桂堂后被尊为西南禅宗祖庭。
抗战时期,太虚大师主要在重庆汉藏教理院所在的缙云山驻锡,在此期间曾向汉院师生系统宣讲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最终经编辑整理,以1945年重庆海潮音杂志社出版的《人生佛教》为其晚年定论,也可视为大师人间佛教思想成型的标志。故重庆缙云山有“人间佛教”肇始地之称。
抗战爆发初期,日本训练了日莲宗僧徒着南传佛教僧装进行宗教间谍活动,在东南亚、南亚的仰光、加尔各答、科伦坡等地,以英语或当地语言进行欺骗性宣传,混淆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性质,企图阻挠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中国佛教界为此积极应对。1939年至1940年,由太虚大师任团长组织“中国佛教访问团”从重庆出发,先飞到昆明,再经滇缅公路车行出国,历时半年余,遍访缅甸、印度、马来西亚、越南等地,从佛教立场澄清了相关事实并宣传抗战,争取到各国同情支持中国的抗战,收效显著。
此外,当时重庆佛教界还曾组织过一支中国佛教国际步行宣传队,前往东南亚国家徒步宣传中国的抗战,亦有成效。
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四川省宗教局亦曾多次组织“佛教访问团”到泰国、新加坡等地访问,以期开阔眼界,广结法缘,增进友谊。重庆的惟贤、竺霞、心月等法师即为访问团成员,加强并联络了与东盟国家的友谊。
近年,心月法师的弟子道坚法师主持成立了重庆华岩文教基金会、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等机构,曾与泰国当地院校合作,举办过一些佛教文化活动。
2024年4月,重庆华岩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在泰国曼谷东方学院展出中国·华岩寺藏敦煌绢画作品,吸引了众多当地民众参观,促进了中泰文化交流。2024年7月,中国华岩寺藏·佛像剪纸展又在新加坡淡滨尼体育馆展出。这一主题的展览此前曾在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展出过。
佛学教育方面也交流不断。2024年7月,重庆大足圣寿寺一位法师前往新加坡佛学院攻读佛学研究生。近年,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亦有在西南大学攻读宗教学专业佛教方向的研究生。
中新社记者:中国重庆与东盟国家现今实际往来状况如何?
杨孝容:在世界版图上,中国与东盟地缘相近、山水相连,产业有较高互补性,是极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其中,重庆与东盟的合作较为紧密。
2024年上半年,重庆对东盟的进出口总额为54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占重庆外贸总值的16%,东盟继续成为重庆最大的经贸合作对象。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