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积极谋划、接续奋斗,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冬奥场馆是宝贵的文体旅游资源,如何充分挖掘、传承这份丰厚遗产,实现可持续利用,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课题。适逢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冰雪“冷资源”正撬动着高质量发展的“热经济”。如何持久释放北京冬奥会遗产效益,使其成为推动文体、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北京市委党校课题组围绕冬奥遗产利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冬奥遗产实现最大化利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
1月30日,游客在国家速滑馆内滑冰。新华社发
1月23日,游客在“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体验冰壶运动。新华社发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雪游龙”、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北京冬奥会之后的首个冰雪季,这些耳熟能详的冬奥场馆,已成为大众文旅消费的休闲胜地。
北京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4万名游客,首钢园推出的“首钢冰雪汇”吸引了超过5万名游客前来体验,河北张家口崇礼6座大型滑雪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冬奥场馆赛后的多样化利用正不断推动冬奥遗产全民共享,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从“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赛后)》正式发布,彰显了我国传承和利用好冬奥遗产的坚定决心和突出成果,为解决冬奥遗产再利用的世界级难题积极贡献中国方案。结合其中对场馆赛后利用、冰雪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梳理总结,课题组对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赋能文旅消费方面的情况展开调研,并提出相关思考及对策建议。
1月25日,市民从北京北站乘坐“滑雪专列”去崇礼滑雪场滑雪休闲。孙立君摄/光明图片
1月27日,北京首钢园群明湖冰场,市民享受冰雪的乐趣。李文明摄/光明图片
赛区变景区,冰雪运动带火冰雪消费
冬奥场馆变身多元冰雪消费场景。“我是从哈尔滨过来专门体验冬奥滑雪赛道的。期待了很久,今天终于如愿了!在这里滑雪,感觉就是不一样!”滑雪发烧友张先生兴奋地说。在延庆奥林匹克园区雪具大厅,等待租雪具、换票的游客排起了数十米的长队,雪道上,不同水平的滑雪爱好者尽情驰骋。
高山滑雪被称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被称为“雪飞燕”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延庆奥林匹克园区海坨山山顶,是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比赛场地。北京冬奥会后,园区对雪道重新规划,60万平方米的雪道中,有超过40万平方米向公众开放。曾经的冬奥雪道,成了滑雪爱好者大显身手的舞台,使他们尽享在“冬奥同款雪道”滑雪的乐趣。
“普通滑雪爱好者,也可以从海拔2198米的‘雪飞燕’飞驰而下,在滑行14公里后,到达延庆冬奥村。”北京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红艳介绍,为适应大众滑雪需求,目前已向公众开放了技术雪道。
从“最快的冰”到“大众的冰”,国家速滑馆“冰丝带”2022年7月对公众开放以来,成了广大滑冰爱好者向往的新地标。“我是带孩子来的,看了冬奥会比赛后,孩子就对冰雪项目很感兴趣,从冬奥赛场开始他们的冰雪生涯很有纪念意义。”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宋女士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首钢园灯光璀璨,点亮整个夜空。北京冬奥会中国队的“双金福地”滑雪大跳台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到此打卡。“利用大跳台本体的落地坡,我们开发了雪圈冲浪游乐项目,非常受欢迎,游客可以坐雪圈俯冲而下,体验奥运健儿夺金的快感。还有雪上CS、雪地平衡车、单板滑雪体验等19个体验项目,能让大家充分感受冬奥文化,尽享冰雪乐趣。”北京首钢园运动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晓民说。
1月1日,滑雪爱好者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云顶滑雪公园滑雪。新华社发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