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千年,东西贯通,器以载道,文化交融。两千多年里,沿着丝绸之路的驼铃古道、商船航线,不同地域、民族的多元文化激荡交融,无数印证东西方交流互鉴的遗珍散落其间。值此“一带一路”十周年之际,中新社“东西问”今起特推出“丝路鉴宝”系列策划,从馆藏文物中探寻丝路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足迹。
中新社太原10月21日电题:一枚1400年前的西域金戒指藏着多少“丝路密码”?
作者 常一民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文博研究馆员
荣获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太原北齐徐显秀墓,以出土器物精美、绘画艺术精湛受到世人关注。随葬品中,一枚劫后余生的嵌蓝宝石金戒指,在精美绝伦的表象外,还透露出一丝神秘色彩。
徐显秀的墓室近似方形,面积约40平方米。靠近墓室西边,是一个面积约10平方米的砖砌棺床,用来放置墓主人棺椁遗骸和随身之物。
围绕棺床的地面则摆放墓志、陶俑和罐、盘、碗等日常器物。不大的空间里,竟摆放着500余件器物。意外的是,蓝宝石金戒指——这枚墓主人随身携带的珍贵物品,不是出土在棺床上,而是掩埋在棺床东侧破碎的陶俑下面。
为什么会这样?
抬头仰望墓室,四个幽暗的盗洞映入眼帘,结合墓室杂乱破碎的随葬品不难推测,这座墓葬曾多次被盗掘。墓葬中出土的一件元代瓷碗,更说明最晚在元代就有盗墓者“光顾”这里。很可能就是第一次的盗掘者,在灰暗的光线下翻捡遗骸时,将金戒指翻落在了陶俑堆中,金戒指从而躲过了以后几次盗掘者的视线,幸运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枚嵌蓝宝石金戒指由黄金戒指环、戒托与蓝宝石戒面组成。戒指环在靠近戒托的两端各雕饰一种似龙非龙,似狮非狮的怪兽。兽首的颈部似鳞甲,又似卷成一团的鬃毛,兽头上的尖耳紧贴向后,双目圆睁,张口露齿,两兽口似乎咬托着戒托下部。
椭圆形戒托四周,围绕着一圈锤揲而成的连珠纹,戒托中镶嵌着一枚蓝宝石。蓝宝石经检测为电气石,即碧玺。
蓝宝石戒面上阴刻一个人物图案。图案中人物头戴一顶很大的近似狮头的兽首形头盔,脸庞较窄,深目高鼻,上身穿紧身圆领半袖衫,下身穿紧身裤,脚蹬皮靴。人物为立像,膀宽腰细,身体略向左侧,头向右扭回。两腿一前一后,后腿提起,向前走而又回顾,似在舞蹈,又似在举行某种特殊的祭祀仪式。
图案人物两臂上弯,双手各倒提着一件杖形器。右手所握杖形器较短,上为尖状,下为圆球形。左手所握杖形器较长,上为圆球形,下为尖状,整个下端看起来像锚或箭镞的形状。两件杖型器,既像是代表权力的权杖,又像是交通神灵的法杖。
总之,无论是似龙似狮的神兽黄金戒指环,还是蓝宝石戒面上的人物形象,都不是中原传统式样。它们的来源要从遥远的中西亚乃至古希腊、古罗马去寻找。
似龙似狮的双兽首戒指环和连珠纹戒托形制及其制作工艺,在中西亚地区的公元前到公元七世纪间,十分流行,陆续有实物出土,徐显秀墓的戒指来源显然指向了中西亚地区。
至于戒面的神秘人物,从狮首形头盔与手持杖形器看,似乎与头戴狮头头盔、身披狮皮、手持木制有刺棍棒的古希腊神话传说人物——创世神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英文为Heracles,又译作赫拉克利斯)的特征相似。
此外,古希腊国王巴克特里亚银币、斯基泰国王银币的宙斯神,一手持权杖,一手持上下都是刺的棒子,和戒面人物手中所持权杖与狼牙棒的形象有相近处。不论它是两者中的哪一个神,都与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父子有关。鉴于中西亚和古希腊、古罗马的紧密联系,加之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都是碧玺矿的主要产地,有理由相信,这枚珍贵的蓝宝石金戒指出自中西亚地区,或者进一步说,它是出自擅长制作金银器的粟特人之手。
一枚珍贵的蓝宝石金戒指,为何会跨越千山万水,最后到了徐显秀墓中呢?
这和著名的丝绸之路有关,更和北朝时期的晋阳有关。
丝绸之路是一条沟通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对于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进步,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在谈论陆上丝绸之路的东部城市时,以往人们更多谈到的是西安和洛阳,很少谈到晋阳。翻检丝绸之路地图和有关书籍文章,也很少谈到晋阳。
东魏北齐时期,晋阳城生活着大量丝绸之路的重要来客——粟特商胡。据文献与碑刻墓志资料记载,北朝以降,晋阳定居着许多粟特人,见于墓志的粟特人就有翟娑摩诃、翟突娑父子、安吐根、翟楷、虞弘及其父亲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虞弘。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