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张一民院长
前几天,院办突然来电话,告知张一民院长因病住进了千佛山医院重症监护室,我即速往探视。看得出来,他人已很消瘦,已是弥留状态。今晚,惊闻先生离世,十分悲痛!张一民院长从工作岗位退休已近十八个年头,在家人的陪护下坚持与疾病抗争,他一直在家继续创作,并整理水彩写生、壁画草图和文献资料。学校曾在2013年举办过张一民院长的艺术与设计作品展览。我即使工作再忙每年春节也都去看望张院长并汇报学校发展情况。先生之音容宛在,德范长存。
为艺术教育事业和壁画艺术做出重要贡献的张一民先生(1943—2021)
张一民院长长期致力于工艺美术教育事业和壁画艺术创作,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他的离去,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和文化艺术界的重大损失!他的作品和人品,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曾担任17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的张一民
此时此刻,回想起张一民院长的艺术人生和学院往事。张一民院长曾在2013年举办过从艺从教五十年的个人画展,展览汇集了他几十年的创作成果,也展示了他关于艺术、生活和教育的人生态度和事业追求。特别是在他工作和生活的校园,在为之辛勤耕耘的这所大学里举办的展览,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他的画展里,有身为教授教书育人的难忘记忆,有艺术家创作求索的执着情怀,也有学人谦和严谨的个人影响力。在大学的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这样的学术纪念活动,用艺术作品回顾大学的历史,用岁月积淀诠释创作的理念,用最真挚的心灵感悟和表现人生的真善美,展现和充实我们这所大学的文脉。
2013年,张一民在阅读和关注艺术教育界信息
张一民院长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从事了二十年工艺美术管理和美术编辑工作,有深厚的专业积累,并经历了工作实践的砺炼。在工艺美院工作的几十年时间里,他治学执教严谨自律,待人质朴谦和,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正是真挚谦和的人格力量奠定和成就了他的艺术风格,使他的创作庄重简约,朴实无华,自成一体。特别是壁画作品能够充分展示他对艺术的驾驭与升华,展现心灵深处的朴素与平和,他也因此成为当代壁画艺术的领航者。
1982年,张一民向张仃先生汇报工作。张一民曾作为张仃先生的助手参加了首都机场壁画《哪吒闹海》的制作
张一民院长在1987年2月至2003年1月年间曾担任17年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他曾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现代设计思想为主导,以民族传统为基础,重视基础教学、重视实践环节,重视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本院特色”的教学指导思想,主张民族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致力于装饰美的探索。在世纪之交提出“建设教学科研型、开放型、特色型学校”的办学思路,提出“打好基础,跟上时代”。他主张“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有父母之心”。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在张一民院长主持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扩宽专业领域,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假设,完善办学条件,通过了省教育厅的教学评价和教学条件评估。张一民院长在办学上的努力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天我们积极构建高等设计教育“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立足艺术与设计的学科专业特点和优势,全面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也是在教育教学上的不断传承和发展。
1985年,张一民创作的壁画代表作《舜耕历山》
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壁画家,张一民院长创作了以《舜耕历山》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品,以壮阔的视野再现历史时代的雄浑,用细致深刻的语言表现民族文化艺术的精神,注重造型艺术的简化、几何形化、符号化,形成了规矩求型、底线求平、重彩求法、表现求道的创作特色,富有装饰性、民族性和典雅清丽的气韵,开创了中国当代壁画的一派风格。对于壁画家来说,成就壁画之厚重或许不难,难得的是厚重里有着简约的永恒;再现历史的画面或许不难,难得的是传达出历史与当代贯通的文化时空。张一民的创作传递了一种深刻而清晰的历史观,捕捉和再现历史时代最生动的气息,表达对艺术和生活的理想和态度。壁画家用贯通历史文脉和充满生命力的创作带给我们经久不息的感动。同时,正是带着独到深刻的历史视野,张一民的重彩画借古开今,实现了艺术风格的创新。历史题材在他的笔下愈发灵动,民族风情题材表现更显特色;水彩写生中日常的街景、生活的一隅也透着生活的滋味;得益于这深沉真挚的生活感知,他的设计作品富有时代内涵,凝炼而成的图案设计语言十分鲜明,在设计意象之外还呈现了丰富的文化元素。
2007年,张一民创作的的重彩作品《盘古开天》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