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九旬学者楼宇烈论笔墨琴书:志于道、游于艺

发布时间:2025-06-12 15:28:24 | 来源:澎湃新闻 | 作者:张素闻 | 责任编辑:

生于1934年的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先生今年九十周岁。作为成就斐然的知名学者,楼宇烈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佛学史等方面研究,探求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楼宇烈先生对于笔墨琴书等传统文人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曾说:“中国所有的艺都可见,可听、可触摸,得领会其中的意,得意忘象、得意忘言。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技能,忽视对道的体悟;中国的学问强调的是智慧之学,一切艺都是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对理念、观点的体悟或认同。”

九旬学者楼宇烈论笔墨琴书:志于道、游于艺

  楼宇烈先生

九旬学者楼宇烈论笔墨琴书:志于道、游于艺

  楼宇烈先生书迹

以道统艺,由艺臻道,是楼宇烈先生的道艺观。

中国文化本质上是求道的文化。文艺、武艺、技艺,楼先生都赏识。曾经有一位国学教育的同侪,请教先生,如何来做新时代的国学教育?先生便把“礼、乐、射、御、书、数”的古六艺变成了“文艺、武艺、技艺”的“新六艺”。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读古今文章,集天地正气。先生不止一次为中医呐喊,也不止一次为技艺撑腰:“我们可以从艺入手,通过艺,可视的、可听的、可触摸的具体的艺(入手),如果了解了它,喜爱了它,然后把它放到我们整体文化当中去,我们就可以领会道所包含的艺在什么地方?光讲道那是空的,你体会不到,如果我们要恢复、要振兴、要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从艺入手。”从这里可以见出,先生的思想里,以“道”统“艺”,由“艺”臻“道”,通过“艺”来涵养心性,提升德行,体悟人生,传承文化。

道艺一体,道艺相参。我们在孔子学琴、春风舞雩、困于陈蔡当中看到道与艺,也在庄子的庖丁解牛、运斤成风、丈人承蜩当中看到道与艺,我们在墨守成规中看到道与艺,在师法自然处看到道与艺,在兰亭雅集上看到道与艺,在世外桃源里看到道与艺,在胸有成竹中看到道与艺,在一致百虑中体会大道的无处不在,也在道通为一中看到艺术的最终指向。楼先生总是讲:“中国所有的艺都可见,可听、可触摸,我们要领会其中的意,得意忘象、得意忘言。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技能,忽视对道的体悟;也不是空谈大道,忽视对艺的表现。艺学再精,忘记了求道,就叫玩物丧志。中国的学问强调的是智慧之学,一切艺都是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对理念、观点的体悟或认同。”先生曾经用一幅对联来描述自己对于传统艺术的理解:

同是平常本分事;皆为悟道明心门。

书画:习字调心性,学书铸人格

笔墨琴书,先生保持着一个传统文人最典型的爱好。“书”在“六艺”之中,也可称为“书艺”,是传统知识分子必备的文化素养。先生特别喜欢用书法和人结缘,我在人教社创少儿国学刊物的时候,先生特别写了“人文立本,成人之道”来勉励我们。总是跟我们强调,汉字书写的法度(规范)——先生甚至认为书写规范这一法度就是“书法”的核心,在当今时代,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迫切的需要。

楼先生每年都围绕中国文化写一本台历,主题不一,但是放在一起浑然一体,既不觉得君子之德佛法箴言高,亦不觉得民谚古训低。但是每一本都单独写一类,线装大开本,打开来就象是一个个独立单元的展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看到的这里,你总会忍不住会心一笑:哲人之朗照,不遗一隅,收归退藏,不遗一物。

九旬学者楼宇烈论笔墨琴书:志于道、游于艺

  楼宇烈先生书迹

先生重视礼教,希望我们重新理解礼教,他自己对待祖先的智慧,也由衷地在礼敬。这种礼敬心,我们从他的待人接物里感受得到,从他的言谈举止里感受得到,从他的书法中,那虔敬朴拙的一笔一划里,也能够感受得到。一年一年这样写下来,这种礼敬心,使人看到前贤先圣千载如一的诚敬。在先生以身示范的带领下,大家也都对书法、对笔墨有一份特殊的情怀。

习字调心性,学书铸人格;是先生的书法观。经常有人请教先生怎么看中国书画,这时候,先生就会找出欧阳修和苏东坡的书画观来和大家侃侃而谈:“欧阳修有一次在题书时说:‘古画画义不画形’;苏轼题画时讲过两句話:‘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我们来欣赏一幅画不是来看它是否形似,而是看这幅画里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以及作者的一种心境品格。我们常常讲画如其人、字如其人,写出一个字来,人家就能看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然这个不绝对,但是一个人的修养到家了就体现在他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画的画、写的字,字如其人啊。所以书法、绘画都寄托了作者的一种品格,它展示给人的也是这个东西,我们去欣赏它也是去欣赏品格意境上的东西,而不是去看这幅画怎么热闹,这个字怎么让我们看不懂。所以中国的艺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深度,才算是真正的中国人的艺。”

九旬学者楼宇烈论笔墨琴书:志于道、游于艺

  宋代苏轼《答谢民师论文帖卷》局部

昆曲:一生爱好是天然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