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行走县城看中国:来奉节,品读诗意三峡

发布时间:2025-06-06 14:32:40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刘新吾 | 责任编辑:

行走县城看中国:来奉节,品读诗意三峡

  图①:“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演出现场。

王传贵摄

图②:夔门秋景。

罗小庆摄

图③:奉节金凤云海观景区。

毛幼平摄

长江东去,穿三峡,驰平野,奔流入海。重庆市奉节县正坐落于三峡入口,只见青山如削,壁立千仞,往来船只如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奉节自古险要。守巴蜀必守奉节,出巴蜀亦必经奉节。

正因如此,奉节长期成为夔州重地,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诗人驻足停留,一览三峡胜景,留下精彩文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

奉节,一座笔墨筑成的诗城。自古以来,诗人们在奉节留下上万首诗篇。仅2009年编印的《夔州诗全集》,就收录了472位诗人、4464首诗篇。2017年,奉节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城”称号。

如今,依托丰富历史底蕴,奉节打造了一批重点景区,文化搭台、旅游赋能、经济唱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正生长为现代化文旅大县。2022年,奉节全县接待游客超2560万人次,同比增长12.3%;旅游综合收入143.7亿元,同比增长20.7%。

诗篇,串起风景名胜

奉节县城往东,瞿塘峡入口有一座岛,其上便是白帝城的主体。远远望去,红墙掩映,绿树葱郁,亭台楼阁点缀其间。

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口水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便自称白帝,并将其命名为白帝城。诗人李白一首《早发白帝城》,更让此地名扬千古。

白帝城本与陆地相连,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三峡库区蓄水后,白帝城便成为一座江心岛。穿过风雨廊桥,沿着青石阶梯拾级而上,山势陡峭依然,跨江铁索仍在。

迈进白帝庙,明良殿内,刘备、诸葛亮等塑像肃穆,托孤堂内再现了1800年前刘备托孤场景。贞观年间,唐太宗为旌表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将人复县改名奉节县,沿用至今。

“这是观赏夔门的最佳地点,也是1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白帝城景区讲解员冉智中手指前方:夔门雄踞,青山夹峙,长江之水浩荡东泻,瞿塘峡自此开端。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遥想当年,目睹如此雄奇景象,杜甫诗兴大发。据考证,他在奉节的两年多时间作诗430多首。

离开白帝城,驱车山路,盘旋而上,在云雾缭绕的赤甲山半山腰,便可以看到醒目的杜甫诗句“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三峡之巅”由此得名。

“三峡之巅”风景区是长江三峡最高处,青山逶迤,长江犹如一条巨龙从瞿塘峡中穿过,滔滔东流。

“这里风景太好了,视野非常开阔,让人心情愉悦,神清气爽。”来自陕西的游客谢飞说,他爱好诗词,为杜甫诗句所吸引,远道而来。

像谢飞这样的游客还有不少,跟着诗词游奉节,正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旅游打卡方式。处处有风景,处处是诗词。在诗歌的滋养下,古诗城正焕发新活力。

诗意,写就文旅文章

天作幕,船为台,伴随萧萧笛声,舞台上,诗人站立山峦之上,一幅山水画徐徐展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首杜甫《登高》将观众拉回千年之前。

来奉节旅游,欣赏诗词文化实景演艺节目《归来三峡》已经成为“标配”。节目以当地名胜古迹为背景,吟诵唐宋诗词,以歌伴舞,并作旁白注解,让观众领略长江三峡壮美的自然景观与中华诗词的意蕴之美。

“每天都有几百名观众,我们演得也有劲儿。”参演人员冉瑾说,作为奉节文旅融合的成果之一,《归来三峡》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诗词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里,还要为经济赋能,让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奉节县委书记张果介绍。依托璀璨的诗词人文和绮丽的独特风景,近年来,奉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唱响“三峡之巅  诗橙奉节”文化品牌,让诗与远方更好结合。

“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是奉节的另一张亮眼名片,已连续举办6届。2022年12月底,正值漫江碧透、万山红遍的时节,奉节县体育馆内,灯火通明,掌声雷动,10多名舞者身姿婀娜,旋转、跳跃、弯腰、摇曳……融入舞台,拂袖流云间带大家梦回悠悠白帝城,也拉开了开幕式晚会的序幕。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